政策解读 | 财会4号文倒逼城投财务合规化!融资逻辑重构与转型突围

财政部官网4月11日公布财会〔20254号文,要求实现银行信贷系统与财政部注册会计师监管平台对接开展银行信贷审核业务领域审计报告批量自动查验、智能查验,提升银行业务审核效率,加强风险管控,通过银行信贷系统与财政部监管平台直连,实现对审计报告的智能查验,标志着城投公司财务合规化进入刚性约束时代,这一政策不仅改变了城投融资的游戏规则,更成为推动城投市场化转型的关键转折点。
一、政策核心:穿透式监管重塑融资准入机制
财会4号文通过“系统直连+智能分析”双轮驱动,建立全流程风险防控体系:  
1. 批量自动查验:试点银行(如工行、建行等)直接调取统一监管平台数据,系统自动比对审计报告真伪及关键财务指标(资产负债率、收入构成等),虚增资产、利润调节等传统操作将暴露无遗。  
2. 动态风险预警:平台实时更新审计报告状态,若后续发现报告被撤回或修改,银行可立即触发预警,例如某城投通过资本公积虚增净资产84.86亿元的案例将无处遁形。  
3. 多维度交叉验证:系统同步核验会计科目勾稽关系,如发现廉租房采用市场比较法高估估值、非标融资利率异常偏离行业均值等违规行为,将直接导致授信否决。
 二、城投融资面临三重冲击波
 (1)财务造假空间被系统性压缩
资产端:虚增土地评估价值(如某景区苗木作价45.7亿元)、重复计入在建工程等惯用手法,因需与平台备案数据匹配而失效。  
负债端:隐性债务化解资金违规计入资本公积、利息费用违规资本化等操作,将被系统识别为异常数据流。  
利润端:虚构租赁收入(如关联方高价承租资产)、延迟确认成本等利润调节手段,面临现金流与审计报告的交叉验证考验。
 (2)融资渠道收窄倒逼信用重构
银行信贷:试点银行已建立异常数据拦截机制,如资产负债率突增、存货规模异常减少(如某城投存货骤降41.61亿元)将触发人工复核。  
债券发行:交易所将同步接入查验系统,2022年某城投通过差错更正将亏损5.81亿调整为盈利3.12亿的案例,若在新规下将直接导致发行中止。  
非标融资:信托、租赁机构参照银行建立查验规则,过往依赖“抽屉协议”美化报表的城投将失去议价能力。
 (3)区域信用分化加剧
优质区域:如江苏省已建立全口径债务监测系统,城投财务数据真实性较高,有望获得更低利率的“合规溢价”。  
 高风险区域:中西部部分城投存在两套报表(内部真实账vs外部美化账),系统查验将暴露真实负债率,融资成本可能飙升300BP以上。
 三、转型突围:从合规求生到价值再造
 短期应对策略
 财务合规攻坚:针对财政部通报的十大违规类型(如资本公积虚增、资产重复计量),建立整改台账。例如某城投通过追溯调整减少资本公积84.86亿元,虽短期降低净资产规模,但避免了系统性风险。  
审计机构优选:规避被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如亚太事务所因南川城投事件停业),优先选择中兴华等合规记录良好的机构。  
报表真实性管理:提前3个月准备审计材料,确保银行流水、合同与财务数据完全匹配,避免出现“土地权证日期穿越至1933年”的致命错误。
 中长期转型路径
资产价值重构:盘活闲置资产(如某省通过审计清查出价值超200亿的闲置土地),采用REITs、特许经营等合规模式变现。  
债务结构优化:参照湖南省将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嵌入项目决策,严控非标融资占比,某城投通过置换高息非标债务年节约利息支出1.2亿元。  
市场化造血:学习安徽专项债管理经验,聚焦水务、光伏等现金流稳定领域,某城投通过垃圾发电项目实现年经营性收入增长47%。
 四、政策展望:合规化时代的生存法则
财会4号文绝非短期风暴,而是新一轮城投改革的开端,随着2025年底试点推广至全国银行,城投公司需认识到:  
数据即信用:财务数据的机器可读性将成为融资核心门槛,某城投因ERP系统未与审计模块对接导致授信延迟的教训值得警醒。  
透明即价值:主动披露真实负债率、现金流的企业将获得市场奖励,如某AAA城投通过月度财务数据更新,债券发行利率较行业低15%。  
合规即竞争力:建立内控委员会、引入智能审计系统等先行者,已在区域融资竞争中占据先机。
4号文全文如下:

财政部 金融监管总局
关于在银行信贷等业务领域
开展审计报告批量查验试点工作的通知

财会〔2025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深圳市财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金融监管总局各监管局,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各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有关会计师事务所,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财务审计秩序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30号)有关精神,按照《关于加强审计报告查验工作的通知》(财会〔2023〕15号)有关工作要求,加快推动审计报告查验在银行信贷审核等业务领域的应用推广防范信贷业务和其他业务风险,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在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审计报告批量查验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目标、范围和时间

  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相关系统与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行业统一监管平台(以下简称统一监管平台)对接开展银行信贷审核业务领域审计报告批量自动查验、智能查验,公司理财、贸易金融等其他业务领域可参照信贷审核业务,实行审计报告批量查验。运用信息化手段打击不法机构假冒会计师事务所名义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个别会计师事务所为同一审计事项违规出具多份审计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提升银行业务审核效率,加强风险管控

  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基础建设情况、审计报告查验工作需求,确定试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招商银行。上述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信贷业务和其他业务实际情况,选择35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一级分行(包含其下属全部支行)开展试点。试点具体区域由试点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行确定。

  试点时间为通知印发之日起1年

  二、试点内容

  (一)加快推进系统对接,实现审计报告批量自动查验。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统一监管平台提供可以直连各试点银行业金融机构系统的接口,明确接入标准和技术规范。试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对总行业务系统进行升级完善,实现与统一监管平台系统直连及数据校验

  系统对接完成后,试点银行业金融机构从客户处取得从统一监管平台下载的已赋码审计报告电子版原件并上传至业务系统,通过统一监管平台对审计报告进行批量查验。统一监管平台探索向试点银行业金融机构自动推送已查验审计报告后续状态变化信息,及时更新已查验审计报告状态,防范业务风险。

  (二)同步修改内部规则,完善审计报告查验业务流程

  试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加快制定审计报告查验数据内部应用流程和方案,立足本机构信贷审核业务和其他业务实际情况,相应修改内部规则,明确客户在提交审计报告作为业务申请材料时,同步提供从统一监管平台下载的已赋码审计报告电子版原件,用于查验相关报告。

  试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相关客户的宣传,加强各方审计报告查验意识。试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及时开展审计报告批量查验培训工作,提高操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探索系统优化升级,推动审计报告查验创新发展。

  各方立足信息安全及风险可控,探索升级系统接口及数据查验模式,在查验审计报告真伪及状态的同时核验相关关键财务指标,开展银行业务领域审计报告智能查验与分析探索建立异常预警机制,对存在异常的审计报告进行标识预警,加强风险提示

  三、组织实施

  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相关行业协会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中国银行业协会应及时收集试点过程中遇到的政策问题和技术问题,向金融监管总局、财政部进行反馈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规定将其出具的审计报告在统一监管平台中申请赋码,并主动向客户提供已赋码审计报告电子版原件。各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赋码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各试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定试点工作具体方案明确工作步骤,设定阶段性目标,及时总结评估,持续改进优化相关流程及业务系统,并做好政策宣传和引导。

财政部   金融监管总局 

  2025年42

 

 

越来越多的城投(国资国企)借助数字化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数字化逐渐成为国企转型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地方国有企业正在开启数智转型“加速度”。

思普企业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为企业与政府提供管理信息化、经营数字化和数据服务的全国性大数据企业,并在国资监管大数据、国资国企数字化等领域取得领先优势:

专注于助力国资国企实现数字化管理转型,是国内首个可提供“国资在线监管+投融建管营一体化管理+资产电商经营+移动应用+大数据应用”全价值链、全业务链的数字化可视解决方案的大数据厂商;

与华为云、金蝶云、中国电信、全国城投产业合作组织等知名厂商与机构达成战略合作;

产品支持全面信创国产化环境部署;

先后服务了200余家国资国企客户、5500余家实体企业客户;

在广东、江苏、江西、山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获得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

咨询更多国企数字化,请联系我们:400-0851-186

▌来源:财政部官网,城盟智库

新闻

中控国数,政府投融资企业实体化成功转型的助推者

创建时间:2025-04-18 13:45